从门票“秒光”看传统文化热:文化自信燃起来

首页>滚动 > 正文
2023-07-11 10:29:59

来源:环球网

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牙齿、距今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距今70万-30万年的周口店直立人头骨模型……炎炎夏日,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南3展厅,仿佛穿越了百万年的时空。不少家长带着刚放暑假的孩子前来,从古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探索“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奇妙课题。

这个夏天,与热浪一起袭来的,是人们逛博物馆的热情。无论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是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热门场馆,都一票难求,成为许多游客的“顶流”首选地。然而,不仅仅是博物馆,近年来,文化节目、非遗技艺、国潮文创、古风服饰等纷纷成为新时尚。这些“人从众”背后,是闪闪发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坚定的文化自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红打卡地 旅游新风尚

到山西博物院“玉见良渚”,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品“青花清韵”,来福建博物院感受“福航天下”……今年暑期,各地博物馆别具特色的展览,为广大游客开启探寻“何以中国”之旅。

“现在孩子们都喜欢来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氛围,还能学习到不少知识。每次来看展,都有种‘此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感。”来自江苏的吴女士早早就规划好了路线,带着全家人一起“文博游”。

“凤鸣于溪——安溪历史文化展”展览现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大家都说,了解一座城的最佳方式就是逛当地的博物馆,所以我们来了。”大学生张艺与同学李田田都是传统服饰爱好者,两人趁着暑期来到河南博物院,着一袭汉服穿梭于文物之间,吸引来不少游客的目光。

“当我站在文物面前静静观赏它的时候,这种感觉很奇妙,好像抽离了现实生活,透过斑驳痕迹想象着它千年前的故事,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汇。”张艺游览后在社交媒体上写道。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的火爆,正在进一步“点燃”大众对中华文明的浓厚兴趣。正如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所说,走进博物馆已成为公众的生活新常态,穿汉服买文创变成年轻人的新时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愈发深入人心。

传统文化热 创新焕新生

“博物馆热”的兴起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有迹可循。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自然就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其中就包括‘到博物馆去’。”

《只此青绿》剧照。中国东方演艺剧团供图

实际上,“到博物馆去”只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缩影。无论是现象级舞剧《只此青绿》的爆火,还是《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化类综艺节目备受青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找到全新“流量密码”,让大众更加真切感受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出圈3年,演出300多场,青年舞蹈演员孟庆旸依然步履不停,跟随剧团进行《只此青绿》的第三轮全国巡演。每一次全力以赴的起舞,换来的是场场爆满与掌声连连。“我在舞台上能感觉到和观众的默契与共鸣,这是传统文化的力量,也是观众给予我的力量。”孟庆旸说。

“在创作《典籍里的中国》时,我们在挖掘典籍蕴含的思想精粹的基础上,努力做到把传统的古典美学元素与现代的电视艺术创作相融合。”在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心中,作为一个中国人,流淌在血脉里的中国文化是五千年一以贯之的。华夏大地的名山大川、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已经渗透到了骨子里,是必须要学习的。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准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韵脚,使其在传承发展的道路上焕发新生,保持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才能不断唤醒中华儿女心中的文化基因。

挖掘生命力 延续“热乎气”

在迎来传统文化热的同时,如何让人们从“看得见”到“看得懂”,从“对话历史”到“走进历史”,从“打卡观光”到“沉浸理解”,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元宇宙、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无限可能。比如,基于敦煌文物数字化成果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让敦煌文化瑰宝以全新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西安大唐不夜城推出AR导览体验项目“盛唐幻镜”,游客只需戴上AR眼镜,大明宫含元殿等绚丽景象就会出现在眼前……在可知、可感、可玩的体验中,人们切实感受“科技+文化”的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贴得更近。

此外,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也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展陈方式,为观众亲近历史和文化创造有利条件。面对暑期观展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协调周边机构开辟新的入馆通道,减少排队时间;上海博物馆在周末夜间延长开放时间,让“博物馆奇妙夜”点亮城市华章;陕西历史博物馆推出“解谜大唐遗宝”数字展览等线上产品,在云端为观众打开一扇通向千年文明的大门。

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延续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显得尤为重要。

“要践行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只有依靠创造力,避免跟风仿制同质化,从更深的层次、更全面的意义上认识传统文化。”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看来,要不断融入新的生活需求、生活视野、生活趋势,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保持永恒意义和价值内涵,也获得当代的美感和生命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实则是文化自信的充分呈现。唯有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在春风化雨之间赓续千年文脉,传承中华文明基因,推动文化自信自强。

标签: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热讯制鞋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新华社电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发布《上海市密室剧本杀内容备案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并截至12月8日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征求意见。这
2021-11-19 13:46:03
《中国证券报》17日刊发文章《备战2022 基金经理调仓换股布新局》。文章称,距离2021年结束仅剩一个多月,基金业绩分化明显。部分排名靠前
2021-11-19 13:46: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
2021-11-19 13:45:58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从10月份市场供需积极变化看中国经济韧性新华社记者魏玉坤、丁乐读懂中国经济,一个直观的视角就是市场供需两端
2021-11-19 13:45:58
全国教育财务工作会议披露的消息称,2020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4 29万亿元,占GDP总量的4 206%,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
2021-11-19 13:45:48
如果你也热爱“种草”,前方高能预警!让你心心念念、“浏览”忘返的网络平台,可能早已成为一块块“韭菜地”。近日,据《半月谈》报道,有...
2021-11-19 13:45:48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规划》指出...
2021-11-19 13:45:40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2021年快递业务旺季正式拉开帷幕。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仅11月1日当日,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5 69
2021-11-19 13:45:40
人民网曼谷11月17日电 (记者赵益普)17日上午,中国援柬埔寨第七批200万剂科兴新冠疫苗抵达金边国际机场。当天,柬埔寨政府在机场举行了
2021-11-19 13:45:35
金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一角受访者供图依托清华大学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金坛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申请专利百余项,建立
2021-11-19 13:45:35
视觉中国供图42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山西煤炭产量有望突破12亿吨,12月份山西外送电能力将超过900万千瓦,今冬明春煤层气产量将达4
2021-11-19 13:44:34
14省份相继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职工工资今年以来,天津、新疆、内蒙古、陕西、西藏、山东、江西、山西、福建、四
2021-11-19 13:44:34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 谢艺观)“一条路海角天涯,两颗心相依相伴,风吹不走誓言,雨打不湿浪漫,意济苍生苦与痛,情牵天下喜
2021-11-19 13:44:31
近日,交通运输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货车ETC发行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对不具备授信条件的用户,商业银行可在依法合
2021-11-19 13:44:31
欧莱雅面膜陷优惠“年度最大”风波 涉及该事件集体投诉超6000人次美妆大牌双十一促销翻车?近日,因预售价格比双十一现货贵出66%,欧莱雅
2021-11-19 13:44:13
43 6%受访者会在工作两三年后考虑跳槽54 3%受访者认为跳槽对个人职业发展有利有弊如今对不少年轻人来说,想对一份工作“从一而终”不太容易
2021-11-19 13:44:13
超八成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意开展副业 规划能力最重要64 4%受访青年指出做副业跟风心态最要不得如今,“身兼数职”已成为年轻人当中的
2021-11-19 13:44:01
发展氢能正当其时【科学随笔】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它通过一定的方法利用其他能源制取,具有清洁无污染、可储存、与多种能源便捷转换等优点
2021-11-19 13:44:01
“千杯不醉”的解酒“神药”能信吗?专家:网红“解酒药” 其实不算药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一直是国人饭桌上至关重要的存在。尽...
2021-11-19 13:43:57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